4月11日,“桃李”院友系列讲座2025年第2期在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第五会议室举行,304永利集团2013届博士院友、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张广辉教授作了题为“粮食主产区政策:发展变迁、演进特征与实践进路”的学术报告,讲座由孙涛教授主持。
张广辉,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、博导、副院长。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、三农问题研究。辽宁省“兴辽英才”计划青年拔尖人才、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“千层次”人才、沈阳市高级人才、辽宁大学杰出青年人物、辽宁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、辽宁大学优秀青年教师,兼任沈阳市委、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青年研究员、沈阳市政府智库青年专家、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九届理事、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常务理事和执委会委员副主任、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和《农村金融研究》青年编委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、辽宁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等国家以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,在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《经济学动态》《经济学家》《学术月刊》等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资政建议获得省部级批示20余项,荣获辽宁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年会优秀成果奖、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等。
张广辉教授在最新研究成果中,系统解构了粮食主产区政策体系的发展变迁、演进特征与实践进路。研究显示,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粮食主产区政策历经四个关键阶段,逐步构建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。政策框架涵盖生产者补贴、粮食储备、优质粮食产业培育、产粮大县奖励、商品粮基地建设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六大核心领域,通过经济激励与区域协同机制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政策演进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:1978年至1985年的萌芽期,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,促进粮食主产区初步发展为特征;1986年至2002年的探索期,以解决“卖粮难”问题为主要目标、提高粮食产能为次要目标;2003年至2014年的发展期,粮食主产区政策正式形成,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重心,兼顾利益补偿与产销协作;2015年至今的成熟期,政策转向以利益补偿为重心,统筹产销协作与农业综合开发。张广辉教授强调,新时期政策优化需以中央统筹为主导,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。不断提升政策效能。明确中央统筹的主导地位,确定产销区初始权利边界;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,以市场机制实现利益补偿和产销协作。
三农问题研究是我院长期坚持的研究传统和优势的研究领域,在该领域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创新涌现。与会者在交流环节中就“粮食主产区政策”这一议题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。